服务热线:13988889999

站内公告:

诚信为本:市场永远在变,诚信永远不变。
西海岸的温哥华岛

你的位置: 首页 > 农家院

西海岸的温哥华岛

2025-08-05 11:37:56  点击量:

  

西海岸的温哥华岛

  退休外交官;1966年入外交部,1976年进入外交部美大司,曾在中国驻瑞典、加拿大、新西兰大使馆、总领事馆常驻多年。

  温哥华岛(Vancouver Island)位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在太平洋沿岸,是北美大陆西海岸最大的岛屿,也是世界第42、加拿大第11大岛屿。

  维多利亚市位于加拿大西南的温哥华岛南端,是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首府,以英国19世纪维多利亚女王的名字命名。1857年,富兰什河发现金矿,它成为冒险家和淘金者的乐园;1859年,维多利亚成为自由港,1862年建成维多利亚市;1868年成为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British Columbia,简称:卑诗省或B.C.省)的省会,所以把这个远离大陆的城市定为省会,据说是为了留住这块土地,不然它就可能被划入美国的版图。

  维多利亚市坐落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南端,身兼省会之职,是一座拥有36万人口的中等城市。

  对许多加拿大人来说,维多利亚市就像是一朵开在加拿大国土的英伦玫瑰。红色双层公共汽车和马车在路上往来穿梭,欧洲的风情、王室的气氛、俊伟的古堡大楼等都会使人想到英国。

  维多利亚城市不大,环境优美,恬静舒适,适合慢节奏的人居住,所以有人又把它称为“退休乐园”。在那里可以享受悠闲步行的乐趣,欣赏美丽的海边景色、历史悠久的建筑物、有趣的购物区、青葱的草坪以及众多的博物馆等。

  维多利亚市最吸引人的景点数省议会大厦,它面对着美丽的维多利亚内港,是一座维多利亚式建筑,由年仅25岁、在设计比赛中连连获奖的英国人弗朗西斯·瑞顿伯瑞(Francis Rattenbury)设计。他在设计中融入了维多利亚、罗马、意大利文艺复兴等各种建筑风格。

  议会大厦不仅外部设计宏伟气派,内部装潢更是富丽堂皇。大厦内部的墙上挂着许多艺术名作,整个大厦的梁柱雕刻、各色彩绘玻璃与屋顶设计都富有浓郁的古典气息。

  议会大厦楼前矗立着维多利亚女王的铜像,是权威的代表,乔治温哥华的雕像则屹立在青铜屋顶上,俯视着港口。大厦前中庭的喷泉是为了纪念卑诗省建立100周年所建,大厦一侧栩栩如生的持枪士兵雕像则是勇敢的象征。

  白天的议会大厦庄严肃穆,入夜,超过3000盏彩灯将大厦装饰得绚丽夺目,缀有灯饰的大厦倒映在港湾中,如梦似幻,更加引人驻足观看,成为维多利亚港湾区最著名的夜景欣赏地。

  英国皇家蜡像馆又是一个好去处,它和伦敦蜡像馆很像,只是略小些。此外还有雷鸟公园、皇家不列颠哥伦比亚博物馆、布查德花园等。

  每年5月24日,是加拿定节日“维多利亚日”。“维多利亚日”是作为英联邦成员国的加拿大为纪念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生日而设立的节日。这一天,在加拿大许多地方意味着一个随意放松的假日,而在维多利亚市则是一年一度的和街头庆祝活动日。

  “维多利亚日”如今已成为一个广泛参与、具有加拿大多元文化特色的节庆活动。

  在24日的队伍中,人们来自不同社团和组织,包括选美皇后、老爷车、退伍老兵、舞蹈俱乐部成员、小丑、农民、足球爱好者在内的不同背景参与者一起上街娱乐,大家都想在这个阳光明媚的节日里尽情狂欢。

  在加拿大各地,“维多利亚日”也被视为夏季开始的一个非正式标志。在这个长周末里,许多夏季休闲娱乐设施开始营业,如游乐场、户外餐厅和自行车出租公司等。

  当你游览加拿大西部风景区时,常常被高耸入云的印第安人图腾所吸引。它的造型、它的意蕴、它的思维是那样迷离奇特,简直是一部探索不完的印第安神话史。

  这里主要介绍的是距离卑诗省省会维多利亚市约35公里处的具有世界“图腾之都”美称的当肯(Duncan)镇及维多利亚市的图腾。

  我在加拿大工作时,曾去过当肯。当肯镇人口只有6000人,却有大大小小近70座图腾。这些图腾有装饰、纪念、记载和讥讽之意,全部为木雕。由于印第安人认为世界万物均有灵,人和动物同样神圣,故图腾柱的造型中,既有各式各样的脸谱,又有动物的形象。

  坐落在当肯镇圆形市政府大楼门前的雪松人(Cedar Man)图腾。他头戴平顶毡帽,双目圆睁直视前方,鹰鼻高耸,嘴巴奇大,身子挺拔,左臂紧贴在身上,取立正姿势,右手握一柄类似刀剑的禅杖。那尽职尽责的样子,绝不亚于站在英女王王宫门口的卫兵。

  雪松人是由800岁的整株西洋杉雕成,重7吨,直径2米左右,有两三层楼那么高,是世界上最重、最粗、年龄最大的图腾柱卫兵。

  另一根有名的图腾柱立在镇公所旧址门口,名叫“粗鲁的家伙”(Tiki),据说原型是来自南太平洋的波利尼西亚民族,喜欢叠罗汉。那时的印第安人很少见过南太平洋人,而新西兰的毛利人也属于波利尼西亚民族,于是加拿大就请了一位新西兰人来雕刻这个图腾。

  他先是雕出三人叠罗汉的造型,再用光亮的鲍鱼壳为这三个人装上了眼睛和衣服上的饰物。也许是因为他们不属于北美大陆人种,粗鲁的家伙们只有三根手指。此外,还有类似杀人鲸的图腾以及怪人、怪兽图腾等。

  在老镇旁边,我们意外地发现了一尊魁北克现代图腾柱,这是一个用整株树雕成且雕刻痕迹不多的现代派作品。它通体不加颜色,“素面朝天”,未加服饰,木纹清晰,打磨光洁。上部一个凸面三角即是脸,左臂环裹着头,右臂向上高举(大树干只留下这一截枝杈),似乎它正带领着这个古老村镇的居民迎接新世纪的到来。

  回程时,我路过卑诗省省会维多利亚市,并参观了市议会大厦,有一巨大的卫士图腾柱十分引人注目。它似乎要与欧式风格的圆顶议会媲美:头戴硕大的鹰帽,身着戎装,手持利剑,站在大力神与青蛙骑士组合的底座上,显得无比英勇。

  而立在不远处“海底世界”门前的数组图腾顶端,大都有海鸥、老鹰等鸟儿的造型。它们或展翅欲飞,或俯瞰大地,似乎都在提示人们,永远不要忘记孕育生命的大海。

  在加拿大西部的温哥华出了一个世界罕见的壁画村,叫史梅纳(Chemainus)。它是个小镇,现在只有居民3500人左右。据说该镇附近有一个加拿大西部最深的港湾,木材业发达的年代这里曾辉煌过。

  当年,这里有世界少有的锯木厂,后来木材业凋敝了,锯木厂无法维持,也倒闭了。镇里靠木材业为生的居民找不到工作,只好离开故土,流落他乡,店铺奄奄一息,小镇人去屋空,到处挂出出租房屋的招牌,史梅纳斯简直成了无人愿意光顾的“鬼镇”。

  史梅纳斯脱胎换骨,能有今天,多亏一位名叫卡尔·舒尔兹的加拿大人。他在罗马尼亚旅游观光时,在一座古修道院的墙上首次看到壁画,受到启发,回国后他建议彩绘壁画以吸引旅游者。

  开始没人响应,但他并不甘心,继续奔走筹资。十年后,居民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接受了他的建议。

  彩绘壁画始于1982年,这一年画了5幅壁画,第二年画了7幅。万万没想到,从此吉星高照、好运降临。不仅国内游客慕名而来,就连日本旅游者也一批接一批地跨海而来。

  在史梅纳斯旅游,目光所及之处皆有壁画,大到上百平方米,小到几平方厘米。码头、街道、住房、厕所、垃圾桶上,壁画无处不在。进到屋内,不论是画廊、艺术品店,还是快餐店、咖啡馆、歌舞厅、书店,处处见壁画,真是小镇无处不艺术。

  在史梅纳斯镇,亲身经历和目睹它的沧桑的不仅有白人、土著人,也有黄皮肤的华人。

  有一幅壁画就描绘了华人拉纤的景象:一位衣不蔽体、骨瘦如柴的华人步履艰难地将一个巨大的木排拖向货船。

  还有一幅壁画,画的是一个名叫冯炎鲁的华人在小镇上开的一间“洪兴”店,经营洗衣、杂货、烟酒等生意。据说此人在加拿大娶妻生子,住了半辈子,但到晚年却孑然一身。因他心怀故土,终于落叶归根,返回中国了。

  要问史梅纳斯居民,镇上最高权力机关在哪里?他们不会想到镇政府或什么委员会,脱口而出的是“壁画协会”。因为小镇的再度辉煌靠壁画,组织、管理绘制壁画的正是壁画协会,所以它在小镇居民中享有崇高的威望。

  画一幅壁画约需12000-15000加元(当时,1加元折合6元左右人民币)。这笔经费由壁画协会出面向居民或社团募集。至于由谁来画,也需经壁画协会批准。

  壁画的画法有三种:一是先画小图,再按比例放大画上去;二是直接在墙上画,但这种画法相当麻烦。要从找好的画架上爬上爬下,反复多次进行观察。当然,如果把绘画和“健身”相结合,倒不失为一种好方法;三是先在下面把壁画画好,然后制成幻灯片。在夜间把幻灯片投映到墙上,绘画的人按投影作画。

  一幅大些的壁画需要120-160小时方可完成。观赏现场作画已是小镇一项旅游节目,每年7至8月间都举行这类观赏活动。游客们不仅可以看到画家们创作新壁画的过程,也是一种愉悦身心的艺术享受。

首页 |景点介绍 |客房展示 |景点新闻 |路线推荐 |农家院 |特色美食 |活动专题 |在线留言 |联系我们

13988889999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玉沙路58号电话:0898-88889999手机:13988889999

ICP备案编号:琼ICP备88889999号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